中信证券:港股和A股将迎指数牛市 三季度末到四季度或为关键入局时点
2025年5月28日,中信证券2025年资本市场论坛(中期策略会)在上海开幕,会议以“砥砺开新局”为主题,对中美经济、全球宏观与战略格局、A股市场及港美股市场进行中期展望。
截至首日大会中午,现场参会2400多人,在中信证券自有直播平台线上观看1.3万人次。
邹迎光:资本市场生态在经历根本性重塑
中信证券总经理邹迎光进行了“砥砺开新局”主题演讲。他表示,当前国际政经形势、中国经济转型、资本市场生态都迎来了全新的阶段,需要砥砺前行,开创新局。
“一系列强有力的宏观政策和改革举措将推动经济稳中向好,经济增长新动能实现质的飞跃,资本市场的生态也在经历根本性重塑。多重积极因素正在累积。”邹迎光称。
邹迎光指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25年中国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成绩难能可贵,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和稳定锚。相信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一定会顺利完成,“十四五”规划也会圆满收官。
在邹迎光看来,在全球资本市场动荡不断的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展现出独特韧性,中国资产吸引力持续提升。资本市场信心得到进一步稳固,一个投融资更加协调、投资者保护更加到位的市场生态也正在逐步形成。
当前,市场的分红回购已远超IPO、再融资和减持的总规模。此外,发行上市、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并购重组、交易等全链条、各环节都进一步提升了监管效能,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不断被严惩。
明明:中国经济呈现出波动中复苏的特点
在大会上,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以“中美经济格局的变化与展望”为主题发表了演讲。
他表示,全球经济正经历深层次重构。美国当下面临特里芬难题、财政赤字高企等结构性矛盾,就业、消费和私人投资短期内维持韧性,但美联储在通胀与经济走弱的压力共同交织下降息或较为犹豫。
明明指出,相比之下,我国经济则呈现出波动中复苏的特点:社零消费、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均存亮点,出口具备一定韧性。财政政策在消费和社会保障、新基建以及科技创新等领域均存进一步发力的可能,货币方面降准降息仍有空间。在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推动下,2025年我国有望实现5.0%左右的GDP增速目标。
大类资产配置方面,明明认为,股债性价比指标显示A股的估值水平依旧占优;国债收益率仍有下行空间,收益率曲线预计“先陡后平”;在扰动和支撑因素相对均衡的情况下,下半年人民币汇率或呈现震荡偏强走势。
杨帆:8月或为中美博弈走向的关键时点
中信证券宏观与政策首席分析师杨帆以“砺刃定风波”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她表示,回顾“特朗普1.0”和“疫情”两轮典型的“不确定性”时期,展望本轮“特朗普2.0”时期,相同点或在于私人部门将面临投资收缩,多数经济体财政政策将积极扩张加以对冲;不同点在于本轮美国面临的“成本推动型通胀”将侵蚀居民购买力,使其国内就业和消费同步走弱,给其他国家带来外需走弱风险。
杨帆指出,在地缘政治环境方面,短期来看,中美关税战阶段性缓和,8月可能是中美博弈走向的下一个关键时间点;长期来看,本轮贸易冲突可能使全球产业格局深刻重塑,支撑美元体系的四大根基已出现松动,全球资产的“再平衡”趋势可能延续。
在国内宏观和政策方面,杨帆认为关税风雨欲来,预计短期“抢转口”和“抢出口”可支撑今年外贸韧性,但关税对PPI的冲击沿着“上中游原材料”到“中下游出口链”传导,价格压力仍十分突出。
杨帆分析称,当前国内大循环存在两大堵点,一是后疫情时代,我国消费并未出现类似海外的“补缺口式”复苏,未来需出台更多政策以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并通过多种渠道提供优质消费供给;二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部分地方产业投资存在一定趋同性特征,助长产业结构性矛盾,未来应优化部分地方政府行为,并着力于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裘翔:港股和A股市场有望迎来指数牛市
对于股票投资策略,中信证券首席A股策略师裘翔认为,展望未来一年,中国权益资产有望迎来年度级别的牛市行情。
裘翔预计,从2025年四季度开始,预计全球主要经济体在经济和政策周期上将再次同步,财政和货币同时扩张,港股和A股市场有望迎来指数牛市;风格上或将出现2021年以来的重大切换,从已经持续4年的中小票题材轮动,转向核心资产的趋势性行情。
从配置角度而言,裘翔建议聚焦三个长期趋势:①中国自主科技能力的提升趋势;②欧洲重建自主防务,提升能源、基建和资源储备的趋势;③中国加速完善社会保障并激发内需潜力的政策趋势。
这三个趋势的背后,还蕴含了行业选择方向上的三个变化,一是自主可控从国产化率提升过渡到前沿原创技术能力提升;二是中欧贸易从货物出口为主过渡到货物贸易和技术合作并重;三是内需从渠道和客单价驱动的物量消费逻辑过渡到产品创新和品牌升级驱动的服务消费逻辑。
从策略角度来看,裘翔认为,首要的策略选择应是重塑港A配比,进一步提升港股配置;其次是回归核心资产,聚焦新兴行业以及传统行业的龙头公司;然后是考虑行业选择的问题,建议聚焦上述三个不受中美贸易战影响的长期趋势;最后才是择时问题,三季度末到四季度可能是指数牛市的关键入局时点。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本站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文章
-
随着本周香港《稳定币条例》即将正式生效,港股稳定币概念股周一再度活跃,受到资金追捧。截至收盘,华兴资本控股涨超16%,国泰君安国际涨超9%,OSL集团涨近5%。 今年以来,政策与市场的一系列变化使得稳定币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而事实上早在2014年首个主流稳定币Tether(USDT)就被推出,直到2025年6月全球已有超250种稳定币流通。有一级市场投资机构向记者表示,正持续关注稳定币的最新动态,这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 稳定币概念股受追捧 华兴资本控股今日盘中大涨,最高涨幅18.62%,截至收盘,收报6.74港元/股,上涨16.21%。 作为新经济公司的超级捕手,华兴新经济基金在2018年即参与对Circle的投资,该机构认为,稳定币作为数字金融领域的重要创新,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Circle凭借其领先的技术优势、严格的合规管理和强大的生态构建能力,将进一步成就稳定币行业的领军企业。 在6月底,华兴资本控股曾公告称,董事会决议进军Web3.0和加密货币资产领域,并批准总额为1亿美元的预算,在未来两年期间用于集团...
-
韩国股民加码“扫货”A股、港股。 来自韩国预托结算院(KSD)旗下SEIbro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2025年以来,韩国股民对欧元区股票的累计成交额为44.03亿美元,对美国股票的累计成交额为3352.69亿美元,对日本股票的累计成交额为39.18亿美元,对中国股票(包含A股和港股)的累计成交额为57.64亿美元。 以成交额计,中国依然是韩国第二大海外股票市场。 阿里巴巴-W为韩国股民净买入金额最多的股票 7月21日至25日,韩国股民净买入金额排名前十的港股分别为:阿里巴巴-W,净买入2039.12万美元;宁德时代,净买入1794.65万美元;比亚迪股份,净买入723.79万美元;Global X中国核心科技ETF,净买入272.04万美元;小鹏汽车-W,净买入211.87万美元;优必选,净买入146.66万美元;康方生物,净买入109.34万美元;美团-W,净买入98.76万美元;上海电气,净买入87.45万美元;中广核电力,净买入79.80万美元。 阿里巴巴-W连续两周蝉联韩国股民港股净买入榜的榜首。 此外,7月11日至18日、7月19日至25日,康方...